0

創意,需要留白。

kids-fun
這篇是捲捲在是看了親子天下第57期-「教育實驗」全紀錄4:當孩子「閒到最高點」的感想

我也不知道這樣脫離體制教育的作法是好還是不好?對於未來的社會有沒有足夠的競爭力?但是我贊同這句話:「創意,需要留白。」

要讓孩子主動學習、發掘興趣,重點不在於我們教了他多少,「沒有回家功課」,其實是給家長的「困難功課」。當你的孩子下課之後,有大把大把的空白,你除了用電動和電視填滿他,你還可以給他什麼?陪伴他做什麼?

捲捲自己的求學時期也都沒有參加過補習班,高中和大學時一樣考上了人家所謂的明星學校(中山女高和台大)。我回想起那些沒有補習的時候,我在做甚麼?我當時喜歡科普,喜歡手工藝,喜歡烹飪,也沒有特別請人教,就自己摸索,看書,實作,玩得不亦樂乎。同年紀的女生連瓦斯爐都不會開的時候,我已經在構思當晚的菜單,要買哪些菜,該先處理那些食材,才能及時開飯。哪個老師的研究需要幫忙,就去哪個實驗室工讀、出野外。地質標本館沒人顧,就整天泡在那裡,沒事的時候就摸摸石頭,幫客人講解,練就了一定程度的膽量和口才。

有時候,聽著老一輩的講著他們的童年,他們或許沒有參加過任何才藝班、補習班,但是生活經驗是充實的,學校裡教的東西他不見得都會,可是他會很多很多別人不會的東西…

雖然我現在當著孩子們口中的捲捲姐姐,但是我不覺得自己只是老師而已。對,我是懂得比他們多一點,但是我也曾經甚麼都不懂,也曾經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做甚麼,所以我真正想分享給孩子的不是我學到的知識,而是我當初探索這些東西時所得到的快樂,也希望他們擁有自我學習和探索的能力。

14

期待。一場痛快又充實的玩耍。

還記得小時候和同學一起參加科展的興奮、或被老師推舉上台參加演講比賽的緊張感嗎?捲捲小時候被老師安排要上台作畢業生致詞時,可是背稿了好幾天,老師還花了一番功夫才讓我把手乖乖收在背後不要亂甩…轉眼間我已經是個能在台上侃侃而談的大小孩了。等到升了學出了社會,才知道-光習得知識是不夠的-相對地,如何收集、彙整資料、小組討論、團隊合作與在群眾面前發表…等社交與表達的技能,這些技能雖然也能在學校裡學到,但是卻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這些有多重要,甚至比讀書學到的知識常用得多了。

其實非正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一直都存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而且佔了我們習得技能的一半以上。所以你的感覺並沒有出錯-好像我們在生活與工作上所運用的,多半不是在課堂上學到的。曾經和微積分或三角函數奮戰過的大人們,難道你們沒有懷疑過-我們學這些幹什麼嗎?

其實,這些抽象的數學推理能力、並不只是公式的推算、一樣可以運用在人文學科或者是日常生活的應用當中,你們可能只是在學習這些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覺得不好玩罷了。和朋友一起玩樂、一起討論等社交技能,通常都是經由很開心的歷程而習得;但難道公開表演、解釋我們正在做的工作項目,甚至表達個人想法或情感,就一定要在有壓力的情境下習得嗎?

我不只覺得學習可以很好玩,也以分享自己快樂的學習經驗為樂,更幸運地是,我還遇到了一群也以學習為樂的大小孩們! 每次和夥伴們開會,我們都很認真的想,該怎麼學習才會更好玩!不過分別在不同學校、機構、大小活動經驗過的我們,也觀察到一個現象-越到國小中高年級、上了國中、上了高中的學生,越常以需要念書、補習、課後輔導等理由,而無法前往參加學校或補習班以外的"非正規教育活動"。不知怎麼地,好像我們人長越大,就越不允許玩耍了?難道學習就一定是為了考試、為了學歷、為了證照、為了工作而進修嗎?

4576567216_134ee480e9_z

可是我們人的天性就是愛玩,尤其是小孩。

對我來說,非正規教育跟傳統學校的正規教育不同的是-甚麼都可以很好玩!有可能是因為學校的正規教育受限於教學目標和能力指標、或多或少有所限制,也有可能只是因為夏天到了、暑假來臨、這些可愛的"學習者"才能稍微被學習的壓力所鬆綁。如果學習的過程是一件無聊的事,就很難去激發孩子們主動的激情。什麼事都可以當成一場玩樂,也什麼事都可以是一場練習。越早能突破這個假期的界限,孩子的學習熱忱也越早能在學期裡、在學校表現中展現出來。

我覺得我很幸運,在我學習的歷程當中,有著心態很開放的家人、也遇到了很棒的老師當作我的領航者。現在我長大了、不只是長成一個大人,也沒有拋棄我心中的那個小小孩。我們期待,一場在夏天裡痛快又充實的一場玩耍,能在孩子的心裡留下那麼一個小小的亮點和火花,讓他在未來成長與學習的路途上不會畏懼接觸新知與未知。我們期許,每個人都能開心的當一個小孩,也能成為一個快樂的大人。

推薦活動:2013微觀世界~科展簡報訓練營(國小中高年級)

繼續閱讀

1

還有比寫作業更重要的事要學

大人和小孩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為什麼媽媽常常不准我做這個、做那個?為什麼我的小孩總是愛這樣、愛那樣? 大人追求安全、保護,小孩沒有成見、願意去觀察與犯錯。有時候,也得交換一下觀點。

大人和小孩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為什麼媽媽常常不准我做這個、做那個?為什麼我的小孩總是愛這樣、愛那樣?
大人追求安全、保護,小孩沒有成見、願意去觀察與犯錯。有時候,也得交換一下觀點。

今天看了一篇【台大教授:最難的一課,我們卻沒教給學生】的文章,很有感觸。

這讓我想起以前帶恐龍彩繪蛋親子教室的時候,曾經有一個家長,因為她和她的孩子不是"最快"完成挑戰的一組(其實那個小孩根本不在乎有沒有得到第一名,可是卻因為動作慢了點,就一直被他的媽媽在眾人面前狂罵…)而跑來和我爭論:她是因為她妹妹推薦她才帶孩子來參加的,可是遊戲規則怎麼可以這麼不公平、因為她的孩子明明表現很好為什麼不是第一名…等芸芸。當時我花了很長時間跟她說明,整個活動的設計都是希望能夠讓親子共處、共學、共樂,希望她不要那麼緊張、可以開心地享受活動的樂趣。而且陪我一起辦活動的志工夥伴們,甚至是一同參加的另一位家長,也同以媽媽的角色與她分享-真的沒有必要讓孩子一直處在這麼激烈的競爭之中。

當然,這場衝突最後順利解決了,也很開心地在活動後得到那位家長正面的回應。但不得不說,這件事情帶給我很大的衝擊。除了每次帶活動前,都要再次提醒自己與家長們一定要在活動開始時就有良好的溝通、好讓她們放心地開心地享受玩樂的過程,也讓我再次反省到-大人和小孩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在不知不覺中,我已經變成大人,同時也發現,我尚未脫離小孩子的心態。雖然我還沒有自己的小孩,不敢說我多麼了解家長的心態。但是又有哪個大人不是從小孩變成的呢?

為什麼媽媽/老師常常不准我做這個、做那個?為什麼我的小孩總是愛這樣、愛那樣?為什麼媽媽/小孩會覺得這件事情(吃飯、寫功課/玩)比較重要,應該要把它們先完成,之後才可以做別的事?小孩沒有成見、願意去觀察與犯錯;而大人有許多的人生經驗,自然而然地會追求安全和保護。有時候,也得交換一下觀點。

除了作業、考試和報告,還有甚麼是最重要最需要花時間和心力去學習的事?學習絕對不等於作業,也有很多學習是很好玩的、可以樂在其中的。可是,好像有很多大人,很少教自己的孩子怎麼玩…

我覺得我相當幸運,成長的路上遇見的老師或長官,有些很傳統很嚴格,有些很開明很容易親近,這些大人我都有碰到過。我也很慶幸,有一對也很愛玩的父母。小時候,每逢周末或假期我們幾乎都在玩,去爬山、去游泳、去露營、去公園玩、去逛展覽….,就算工作很忙,至少每年都會安排一次以上的環島之旅。直到我上了大學、弟弟上了國中,全家一起出遊的頻率才真正下降。我更慶幸我的父母都不是頂尖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在那個年代,一個好的高職就足以培養出業界中的佼佼者,不像現在學歷貶值到念完學碩士還不一定能得到別人的肯定)他們不會把我的課業成績當成是我全部的優良表現,而是耐心的分享他們的人生經驗,願意信任且放手讓我們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走自己的路。

該怎麼安排人生中重要事物的優先順序,我也還在探索中。但我相當確定,孩子是會看到的、孩子是會學習的、孩子是會長大的。這些身為前輩、已經成為大人的我們,一旦有這個機會或義務帶領孩子學習的話,除了照顧安排好讓孩子安全長大的途徑,更應該教給他們探索世界與自我的能力。比起"你只要把作業寫完、考試成績表現優秀就好",還有很多比寫作業和考試重要的事情要學。

0

不是要擋你財路,而是防災教育。

這篇報導很不錯,兩邊都有做平衡採訪,相信明眼人可以自行判斷。

今年四月八號,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遠雄馬槽溫泉飯店開發案」,再度送件營建署,企圖闖­關。這個希望打造國家公園內第一座國際級溫泉旅館的開發計畫,多年來為何無法取得開發­許可?天下採訪團隊發現,原來此案背後,隱藏著嚴重的地質安全危機。國家公園適不適合­開發?見仁見智。但人命關天,公共安全是政府不得不堅守的最後防線!.天下雜誌最新出刊第521期完整報導:http://www.cw.com.tw/magazine/magazin….更多「放眼天下」影音回顧:http://video.cw.com.tw/cwtv/1026.html.更多天下影音請見CWTV:http://video.cw.com.tw
文字/黃兆徽 陳寧 何榮幸 高有智 攝影剪輯/孫柏峰

我了解開發方的立場,可惜做自然科學的人,著眼點要是跟開發方一樣的話,就不是科學家而是商人了。一群角度完全一樣的人在一起,只能看到一樣的世界。如果「政府找了全台灣最具權威」的地質學家是你口中的「問題」,那麼我即使站在你的立場也真的不知道-你該怎麼意識到自己該解決的問題有哪些、以及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我大學畢業的第一年,在地球物理探測公司待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我們通常都是承接工程方的委託調查工作,彰濱石化、核電廠考察、土石流、崩塌地、八八風災、小林村、中石化汙染區域都跑過了,多少也知道工程方的難處。這樣和工程方打交道下來,發現懂得的人還是有,可是也有人完全不願意去懂。

這真的不只跟國家公園適不適合開發有關!一旦開發下去,只要一次土石流,開發方就得不償失了。開發方說沒有能力做他基地以外的檢查,我能理解,但是老早已經有人幫你做基地以外的調查了啊!為什麼你不願意相信、不願意投入呢?是因為不懂嗎?到底要怎麼樣才能讓這些人了解我們不是在擋他財路而是防災避災啊!為什麼不願意站到不同的角度來看同一件事呢?如果沒有這篇報導,科學人永遠不懂商人的想法,商人也永遠不懂科學家的顧慮。

所以我才會覺得應該要做環境教育。如果我說破嘴也無法讓那些人懂得,至少我可以用最容易懂的方法,給可能願意懂的人看,在他們心中埋下求知的小苗,讓這些小苗自己決定要如何茁壯。

0

這是一個大小孩的故事

我有自然捲。我是捲捲。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前往FB看 https://www.facebook.com/curlyhairTM

我是捲捲,我有自然捲。我喜歡自然科學、烹飪、手工藝和一切可以動手操作的新鮮事。因為興趣廣泛,大學時期選擇在台大理學院主修地質科學,因為那是研究尺度最大又最小的基礎科學,同時涵蓋地球與環境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人文、建築土木,既看得到又摸得著。

捲捲想要把自己愉快的學習體驗也帶給現在的孩子們,先後在國立台灣博物館和台灣生態教育推廣協會從事活動帶領與教案開發的工作,體認到玩樂中的學習更能開發孩子的潛能,一切學習皆能取材於生活,而任何教育都應該要能實踐於生活。

在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進修兩年後,取得環境教育教學人員資格,並於華視訓練中心全方位主持人班結訓、協助臺灣工藝家進行展演與研習活動…捲捲不斷持續累進自己的學識與實力,現在在中央地質調查所擔任專業諮詢窗口,同時準備工作室【質地友森】的創業準備,希望能讓不論大人小孩都能從生活環境中培養出對事物的敏感度,找尋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質地友森】工作室
來自地質系與森林系的女孩們,喜歡和地上地下的生物以及非生物做朋友。
岩石礦物和化石蘊含了簡潔無機的造型,卻又呈載著淵遠流長的地質歷史。從岩縫和土壤裡萌芽出來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生命相對短暫,但展現出美麗又富饒的生命力。
我們多年來從事教案開發、解說工作、活動帶領、環境教育、工藝推廣的工作,也一直致力把自然科學與手作工藝結合成實用又具自然之美的物件。

>>follow us>>
https://www.facebook.com/geoforestgirls/
https://tw.creema.net/c/geoforest
https://www.pinterest.com/curlyhairTM/
https://www.facebook.com/curlyhairTM/
https://www.facebook.com/wey.work/